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本篇作者
一方
本篇编辑
董小姐
当值编辑
付小米
▼
今日导读
今天的故事来自一位抗击抑郁已经有26年的“资深郁友”。
他自初中时便患病,一直到高中、大学、毕业、成家,抑郁都如影随形,对他“不离不弃”。这期间,他反复发作高达5次。
5次抑郁复发意味着是什么,相信很多郁友都明白。但他却仿佛但丁笔下的斗士一般,非但没有被抑郁打倒,反而越挫越勇,在抑郁这个“地狱”中独自勇敢前行,寻找光明,始终不曾放弃。
孤独,是他最深刻的体验。患病的孤独、看病的孤独、不被家人理解的孤独。他却从这份孤独中汲取力量,将抑郁化作自己的一部分,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每个抗击抑郁的人,最终都是孤独的。但斗士从来都是孤胆前行,这一路上,我们有自己便足够。
自初中时抑郁状态悄然而至,到今天,我已与抑郁症这条黑狗相伴了26年。
这意味着26年的与孤独相随。既害怕孤独又享受孤独,就是我这26年人生道路最生动的写照。我就像一位在但丁笔下的地狱和炼狱中前行的斗士,不断寻找光明,和那个理想中的天堂。
但幸运的是,我并没有被这条黑狗击垮,因为自己内心一直有两股力量不断与之抗衡斗争,这些力量让我如同一个斗士、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不断地被打趴,又不断地站起来。
这股力量教会我:不要缅怀什么过去,现在一定比过去要好;不要展望什么未来,未来一定感谢曾经努力的自己,好好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下面,我就为大家讲述一番我的故事。这些事情已然过去了那么多年,回想起来,就像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一样。
原生家庭的“伤”
儿时,我也像普通男孩子一样调皮、任性、无忧无虑。但跟别家孩子有点不一样的是,我总是静如处子、喜欢看书和思考、对未知的世界和事物有一种天生的好奇。所以,我小学成绩非常好,是家人和老师眼中的“神童”。
与之相对的,是天生的敏感、怕羞、自卑。有一次,有一位香港亲戚回乡探亲,我竟然惴惴不安、不知所措、害羞得不敢言语。他们走了后我又很懊恼,自己跑去荒山“静思”了半天。
这样的性格,与跟我生命的源头——原生家庭有关。
我父亲是一位老实憨厚的、上过初中、不善交际的农民,母亲是一位很强势的女人。由于母亲经常数落父亲,所以父母长期关系不和,而父亲又不知何事而经常迁怒于奶奶(他是独子,祖上地主出身,爷爷早年外出谋生而客死异乡,孤儿寡母在村里成了被欺凌的对象)。这些家庭的种种不和睦,都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好的烙印。
年少抑郁,独自抗病
第一次出现情绪变化是在我念初二时、奶奶去世的时候,继而初三时,我开始对学习不能专注,不那么得心应手了,经常感到莫名的压抑而无所适从,又隐于内心而不懂表达。我的成绩一下子从级里前十名落到三十多名,但所幸最后我还是考上了重点高中。
上高中后,由于不懂如何调适心理上的巨大反差,又不知如何解决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扰,我开始莫名言状的敏感多疑,多愁善感一步步放大。
接着我便开始情绪低落,经常一个人躲在图书馆看文学、科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我从书中了解到,自己处于一个抑郁的状态。
然后我便去看了校医,又自己一医院,遵从医嘱,服了一次药,但因为副作用太大而扔掉了。
我开始喜欢一个人发呆,经常一个人去美术室画上4个小时的素描。后来,我独来独往的行径被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