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性抑郁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近两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明显增多gfckyudy [复制链接]

1#

近两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明显增多


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延续2010年快速增长的势头,据不完全统计,在年报披露刚刚过半的情况下,已有约190家上市公司公布股权激励公告,这个数字已超过从2005年到2010年所有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数量总和。目前我国约有15%的上市公司尝试股权激励。专家认为,总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程度仍显不足。除普及程度不够之外,还存在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同质化程度过高、信息披露有限使得股权激励过程与效果难以监督等问题。同时,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也阻碍股权激励的进一步发展。民企股权激励积极性高由于2011年年报披露尚未完成,因此选取2010年及以前的数据进行分析。据上海尚道高管薪酬咨询中心的统计,截至2010年底,沪深两市共有167家公司推出较规范的股权激励预案,仅占所有上市公司的8%,且其中有近35%的方案已经停止实施。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仍未完全走出摸索和徘徊的阶段。在行权方面,截至2010年底,在所有推出股票期权激励模式方案的上市公司中,有21家公司达到行权业绩指标条件,进入行权期。有17家公司高管进行行权,行权总股数达到15175.34万股,人均行权59万股。另有4家实施限制性股票模式方案的公司进入解锁期。尽管推出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占比较小,但已基本覆盖大部分的主要行业。从市场分布来看,沪市主板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计划的积极性最高,截止到2010年底,共有72家公司推出过股权激励方案,深市中小板有56家。统计数据表明,民营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积极性远高于国企。在167家推出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人为非国有单位的有111家,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实际控制人为国有单位的上市公司有56家,占到34%。尚道咨询总经理夏柳伟认为,*策面的影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国资委于2006年9月出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之前,国企在股权激励的实际操作中缺乏依据和规范。《试行办法》出台后,对实施股权激励的国有企业在董事会人员结构、薪酬委员会运行机制等方面做出严格要求,一方面使得国企在实施股权激励时有章可循,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国企实施股权激励的难度。配套制度亟待完善专家认为,虽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近两年来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就是面还不够广,普及不够。加上2011年的数据之后,目前我国仅有约15%的上市公司尝试股权激励,而在欧美成熟市场,提供长期激励的公司比重占到95%以上。夏柳伟认为,这与中国市场成熟度较低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市场波动比较明显,导致收益不确定,成为许多企业不考虑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以及叫停股权激励计划的原因。另外,我国的股权激励审批制度比较严厉、限制条款比较严格,导致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自主性受到限制。相当一部分公告的股权激励预案,由于未通过监管机构审批或与新出台*策不符而流产。其次,股权激励方案在激励模式、股票来源和业绩指标等方面都存在同质化程度过高的问题。比如,在2010年以前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167家公司中,73%的公司使用股票期权激励模式,85%以上市公司定向发行股票的方式作为股票来源方式,85%的公司采用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业绩指标。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尝试股权激励的时间还比较短,案例还不够丰富,大部分企业为方案能顺利通过,选择更加利于法规监管和便于操作的股权激励方案。有关专家表示,股权激励方案在满足法规监管的基础上,还应体现本行业和本公司规模、经营、周期等特点,并与股东利益和自身战略目标紧密结合,因而具有自身的特点。此外,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还存在激励信息披露不充分,股权激励过程与效果难以监督等问题。对此,专家建议,应逐步放宽制度限制,提高公司激励自主性;丰富激励手段,合理设定业绩指标;完善企业监管、评估以及停牌披露机制,强化实施过程中的内外部约束;特别是应完善与实施股权激励相关的会计和税务细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