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自愈吗络和官本位背景下的北大“凤哥”
络和官本位背景下的北大“凤哥”
Time 2015-09-10 14:09:53 情感驿站
情感资讯
周其凤,北京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是中国大陆数一数二的名校,就像全聚德烤鸭是北京数一数二的名小吃一样。
周其凤是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都是些让人肃然起敬的头衔,然而,其之所以在络上成名,并非因为这些头衔,也和他的科研项目无关,而源于围绕他的那些话题。
关于周其凤的闻(络新闻的简称,下同),隔三岔五就会出现一次:鄙俚的《化学歌》;周其凤的11位助理;高官视察北大时,周其凤异常的笑容;去年,其在家乡演讲时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而最近的闻,又让民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位北大校长身上——
7月13日,北大校长周其凤回湖南浏阳为母亲庆祝90大寿,拜寿时当场跪在母亲膝前,说:母亲80岁的时候,由于工作原因,我没能回来陪您,对不起!您90大寿,我一定要回来陪您!
单就闻本身来讲,无论是周其凤为母祝寿还是下跪,都属于正常的人伦关系,其下跪的孝行还值得称道。然而,周其凤愚蠢和失察之处在于,他把一件私事弄成一件络事件了。这肯定和周其凤本人脱不了干系——
给母亲拜寿,纯属私事,周校长为何如此兴师动众?当地媒体和记者为何会准时出现在拜寿现场?下跪的照片何以出现在络上?周其凤母亲旁边两位美女是谁,校长秘书吗?显然,当摄像机对准一个人下跪的背影、尤其这个人还是北大校长时,本来单纯的拜寿私事,必然成为一件络事件,民脑子里很自然就会出现“显摆”“作秀”“炫耀”“衣锦还乡”“母因子贵”等等一系列词汇,这些词汇都指向了“官本位”这个词。
官本位体制下的中国高校,校长(甚至包括教授)具备相应的级别,其任命程序和享受的待遇,完全按照官场那一套进行。北大校长,其行*级别相当于部长。这就意味着,北大校长首先不是被当做学者、科学家看待,而是被视为一名官员和既得利益者。在络仇官、鄙官的大背景下,周其凤的下跪和流泪,被民质疑和调侃,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有友写到:“正常人行孝道在家就可以,面对大庭广众还跟记者,这样的行孝难免让人多言,左边的大婶和右边的姑娘,象是城里人下乡,特别是戴着墨镜参加亲友团聚的场合,俨然不把乡亲们放在眼里,这哪里是行孝,分明是贵族下乡巡视。”
方舟子发表微博表示质疑:“10年发生了什么国家大事让一名官员一年到头回不了一次老家,现在需要带记者当众排戏补过?”
官员的信誉,就像A股市场,早就跌落到了低谷;仇官和鄙官,几乎是民的本能反应。权贵,通常都通过盛大而煊赫的排场、程仪、随扈制造非同一般的动静,并和一般群众划清界限。当一个下跪的人头顶部长级官员的头衔时,他的跪拜就不可能是单纯的,而更像一名既得利益者的“衣锦还乡”秀和“光宗耀祖”秀,其中不乏踌躇满志、志满意得和趾高气扬的成分。
下跪的北大校长,在照片现身在络上,有无数的民盯着这位校长下跪的背影。
要知道,弱势群体对于强势群体唯一占据优势的地方就是络,毕竟,弱势群体在人数上占优,其相对贫弱的生存条件反倒凸显了络话语权的强势和优越。一方面,民对弱者予以信任和同情,对强者予以质疑和嘲讽,这是民一贯的心态,也是一种平衡。也只有在络上,中低阶层者获得了松散的抱团机会,所谓的公道自在人心,民无权分配利益,但他们有权分配舆论的公道,并让这种公道向弱势群体倾斜。民绝大部分是草根,隶属于社会的中低阶层,他们了解自身的处境,同情同属一个阶层的人,这也相当于同情自己。
另一方面,民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已经被社会和络上林林总总的负面新闻所改变,并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例如,民对强势群体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负面印象和习惯性的心理反应;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倾向于质疑强势和优势群体,同情和保护弱势群体。
于是,作为北大校长的周其凤,在官本位和络的凹凸镜下,变形了,也变态了。
——拜金拜权严重的社会,缺乏原则和风骨,社会也因此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撑,各阶层的人都呈现匍匐或者说拜伏状态,很难在道德和人格上分出高下,这导致社会缺乏起码的信仰和敬畏,加剧了公众调侃、戏谑的心态。
于是,教育界,包括校长、教授、学者,都失去了应有的尊严;整个中国大陆,高校行*化、官僚化,在自然科学领域迄今没有一个人获得诺贝尔奖,公众对科学界和教育界的看法已经形成了负面的看法。即便像周其凤这样率性和另类的校长,只要没有被民认同为自己人,都会成为被调侃和奚落的对象。
总体而言,周其凤这位长相另类、笑容和言行都异常的“凤哥”,和同时代成名的“凤姐”一样,属于络人物;说起来,“凤姐”成名还要早于“凤哥”,论资排辈的话,“凤哥”的资历和地位还不如“凤姐”,“凤哥”应该称呼“凤姐”师姐才对。
坦率地说,北大校长沦为络调侃的对象,这是一个悲剧,充分说明两点:值得尊重的人很稀缺;尊重本身也很稀罕了;或者说,没有什么人值得我们尊重,值得我们尊重的人很少,我们也不懂什么叫尊重了。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