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性抑郁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慢性双重难治性抑郁正念静观认知疗法或可一 [复制链接]

1#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www.xftobacco.com/

医脉通导读

针对药物及心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的慢性抑郁患者,相比于单用常规治疗(TAU),在其基础上联用正念/静观认知治疗(MBCT)未能显著改善意向治疗(ITT)样本患者的抑郁症状(P=0.09)。

然而,完成治疗者的抑郁症状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提示坚持完成MBCT治疗有望获得明确的抗抑郁获益。

在治愈率、思维反刍、生活质量、正念技能、自我同情等次要转归上,TAU联合MBCT均显著优于单用TAU,优势具有统计学意义。

20%的抑郁症患者迁延为慢性,通常定义为抑郁症状持续存在2年及以上。部分慢性抑郁患者对常规治疗的反应往往不佳,进而「升级」为慢性难治性抑郁。研究者需开发新的治疗手段,以减轻这一人群的痛苦及改善生活质量。

正念/静观认知疗法(MBCT)将正念冥想技术与认知行为治疗元素有机结合,治疗通常以团体形式开展,为期8周。通过MBCT治疗,学员得以识别及厘清适应不良的自动化认知模式,发展出对自身认知及感觉的非评判及同情的态度。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MBCT不仅能减轻抑郁患者的症状,还可降低复发风险。

然而,既往虽有探究探讨过MBCT针对药物难治性抑郁患者的疗效,但针对药物+心理治疗反应不佳的慢性抑郁患者,MBCT的疗效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研究简介

在上述背景下,荷兰内梅亨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开展了一项实用性(pragmatic)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了MBCT+常规治疗(TAU)相比于单用TAU治疗慢性难治性抑郁患者的疗效。该研究于8月8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焦虑抑郁学会官方期刊DepressAnxiety.。

研究共纳入了名受试者,入组标准包括:(1)18岁及以上;(2)当前抑郁发作满足DSM-IV诊断标准,且持续至少12个月;既往研究显示,持续超过这一时长后康复几率显著下降;(3)抑郁症状为中重度,抑郁症状评定量表自评版(IDS-SR)≥21;(4)本次发作已接受过至少一种抗抑郁药足量治疗≥4周,或患者拒绝遵医嘱用药;(5)本次发作已接受过至少10次认知行为治疗(CBT)或人际治疗(IPT),或由于患者脱落而治疗不满10次。排除标准包括存在精神病性症状、曾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当前酒药依赖、近3个月接受电休克治疗等。

受试者被随机分入开放标签MBCT+TAU组(n=49)及单用TAU组(n=57),并基于研究中心、抑郁严重度及慢性程度进行了分层。MBCT治疗基于Segal、Williams及Teasdale的手册实施,由经验丰富的治疗师带领,为期8周,每周1次,每次2.5小时,另有一天练习止语(dayofsilence)。TAU为自然状态下的抗抑郁治疗,包括抗抑郁药物及心理治疗等。

研究主要转归为抑郁症状水平,使用IDS-SR评估;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属性,且对变化较为敏感。次要转归包括抑郁完全治愈(过去2周内无抑郁症状)及部分治愈(存在抑郁症状,但未达到DSM-IV抑郁症标准),以及思维反刍(rumination)、生活质量、正念技能、自我同情等。

研究结果

名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47.1(SD10.25)岁,其中人在本次抑郁发作中接受了超过10次的心理治疗,人接受了至少4周的抗抑郁药治疗。MBCT+TAU组中有12人(24.5%)治疗次数<4,被分类为未完成治疗者;其他受试者(即完成治疗者)平均参与了7.09(SD1.15)次治疗。最常见的脱落原因为出现躯体问题或原有躯体问题恶化。

表1研究结果汇总(Cladder-MicusMB,etal.)

主要转归

意向治疗(ITT)分析中,MBCT+TAU仅呈现出优于单用TAU的趋势,优势未达到统计学意义(–3.23,95%CI[–7.02~0.56],d=0.35,P=0.09)。

然而,针对完成治疗者的符合方案集(PP)分析显示,相比于单用TAU,MBCT+TAU可更有效地改善抑郁症状(–4.24,95%CI[–8.38~–0.11],d=0.45,P=0.04),优势具有统计学意义。

次要转归

ITT分析中,MBCT+TAU组受试者的治愈比例显著高于单用TAU组(41.5%vs.21.6%),但大部分患者为部分治愈(39.0%vs.17.65%)。

控制基线状况后,相比于单用TAU,MBCT+TAU组受试者接受治疗后的思维反刍更轻(d=0.39,P=0.04),生活质量更高(d=0.42,P=0.),掌握了更多的正念技能(d=0.73,P0.),自我同情水平更高(d=0.64,P=0.),优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P分析结果大致相似。

讨论

与既往同类研究不同,本项研究所纳入的受试者属于药物及心理双重难治性慢性抑郁患者,且基线抑郁症状较重,代表了临床中颇具挑战性的一类患者。尽管在ITT分析中,MBCT未能显著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但PP分析显示,完成治疗者的抑郁症状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ITT分析的阴性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较高比例(24.5%)的未完成治疗者的影响。

在改善一系列次要转归,包括治愈率、思维反刍、生活质量、正念技能、自我同情等方面,MBCT明确体现出了价值。尽管在本研究中属于次要转归,但上述因素对于患者而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比于高强度药物治疗及电休克治疗等常规治疗手段,MBCT具有成本相对低廉、副作用少等优势,如有条件,应考虑整合进入难治性抑郁患者的治疗方案中。然而,MBCT的作用机制及疗效预测因素仍需进一步探讨,患者从治疗中脱落的因素及其应对策略同样有待研究。

除了广场舞,老年人还可以试试正念减压

文献索引:Cladder-MicusMB,SpeckensAEM,VrijsenJN,etal.Mindfulness-basedcognitivetherapyforpatientswithchronic,treatment-resistantdepression:Apragmatic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DepressAnxiety.Aug8.doi:10./da..[Epubaheadofprint]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