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性抑郁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失眠分成七个型,款款症状都不同主治中医 [复制链接]

1#

都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其实,这句话放在失眠上也同样适用。

偶尔一两次失眠没有大碍,顶多第二天精神欠佳。但当失眠成了常态,变成睡眠障碍时,就应敲响警钟,及时求医。

吴良,主治中医师,祖上八代行医,其中最出名的是清代名医吴鞠通。吴鞠通著有《温病条辨》,是中医人的必读书目。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吴良自幼熟读《*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著作,《温病条辨》的内容更是熟记于心,抄写也不下20遍。

“很多人对失眠存在误解,觉得无非就是想得多、心不静,其实,失眠大有学问。”吴良医生说。

吴良医生临床30余年,总结下来,将失眠大致分成七种类型:1.肝胆湿热2.痰火扰心3.心脾失养4.心肾不交5.胃中不和6.心肾不足7.肝血不足。

“每一种类型都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法,只要找对根源,失眠的治疗就会相对简单。”

面色红润、嗓门洪亮、走路带风80岁周大爷失眠10年家人却以为他在装病

周大爷今年80岁,独自一人住在朝晖的老小区里。

10年前开始,周大爷的睡眠出了问题。起先,他以为年纪大了,觉少也正常,可是近几年越来越不对,一晚上加起来睡不到4个钟头,而且睡睡醒醒,非常难过。

“奇怪呀,照理说睡不着么,精神要变差的,可是我白天也不吃力,面孔又红,性子又躁,儿子媳妇都说我,‘你喉咙梆梆响的,哪里会睡眠不好’,说我是想出来的毛病。”

为了入睡,周大爷就吃安眠药,从半颗到两颗,后来他不敢加量了,开始打听专治失眠的医生,年找到了吴良。

“患者来的时候,面色红,眼睛红,走路风风火火的,我一搭脉,发现脉象滑而洪大。”吴医生判断周大爷的失眠,是由于肝胆湿热引起的。

吴医生用龙胆泻肝汤做加减给周大爷开方,半个月后,周大爷睡着的时间变长了。“后来我又巩固了下,一共喝了3个月,现在睡觉挺好,脸不红了,人也不急躁了。”

43岁的齐女士长期失眠引发心悸心慌体重降到不足80斤

齐女士,43岁,贵州人,住在杭州。30岁左右,齐女士就开始失眠。“睡的时间很短,一两个小时就会醒,晚上又静,楼上楼下稍微有点响动,听得都很灵清,后面就睡不着了。”

几年失眠下来,齐女士开始心慌心悸。“我一个人坐着,心脏就怦怦乱跳,厉害的时候好像要从喉咙口跳出来,太难过了。”

齐女士开始到处看毛病,安眠药也吃,但是失眠还是反反复复不见好。严重的时候,她曾经整整48个小时没睡着,体重降到不足80斤。

去年9月,齐女士走进了吴良医生的诊室。

“她刚来的时候,走路虚浮无力,主诉失眠、乏力、腰膝酸软、心悸心慌。”仔细望闻问切后,吴医生判断齐女士的失眠是由心肾不足引起的。“这类病人先要补气活血,气血的底子不先拉上来,很难调整的。”

吴医生以孔圣枕中丹为基础做加减,再配伍其他药材,让齐女士先调理。一个月药吃下来,齐女士发现人有力气了,心慌心悸的情况在减少,失眠也好了些。

复诊的时候,吴良医生给齐女士调了方子,以养血安神为主。一段时间下来,齐女士居然有一个晚上连续睡了6个小时,把她高兴坏了。“体会过失眠的痛苦才知道,能安稳一觉到天亮是多么的幸福!”

齐女士坚持喝了5个多月中药,睡眠好了,又加上疫情期间天天在家,生活有规律,3月份的时候,体重恢复到了近斤。

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靠着52岁的谭女士长期失眠又是什么原因?

谭女士,52岁,从事教育工作。大约五年前出现失眠的情况。

“我是一个蛮安静的人,说难听点是懒。平时我不爱运动,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靠着,人么也比较胖。”谭女士说,失眠后自己晚上都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白天很乏力,就越发喜欢躺着,心里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不想下楼。

时间长了,同事、家人都说她脸色*,没光泽,脸上斑也多。前年夏天,谭女士经人推荐找到了吴良医生。

“患者主诉口中无味、嗜卧乏力,大便情况也不好,黏腻、溏稀,每次都觉得拉不干净。”结合脉象,吴医生考虑谭女士属于胃中不和引发了失眠,就用半夏秫米汤做加减来帮助调整。

谭女士吃了一个月的中药,最大的感受是大便正常了,吃东西胃口比原来好,精神和睡眠都有改善。又巩固了两个月后,谭女士感叹,“我也能睡个安稳觉了!”

11月20日-12月9日,吴良医生在汤养元义诊,针对各类失眠、焦虑、抑郁患者,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每周送30个义诊号。门诊时间:周一、周二、周六全天。

文/张慧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